>
>
盘点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取得的那些惊人成果,每个都令人刮目相看

盘点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取得的那些惊人成果,每个都令人刮目相看

浏览量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的或者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它也被称为“种子细胞”,与机体的健康衰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两名科学家Ernest A. McCulloch 与 James E. Till发现了干细胞,并成功开启了干细胞研究的大门。

随后,人们对干细胞的认识不断加深,有关干细胞的各种研究不断开展,干细胞疗法也成为了细胞治疗时代的主要成员之一。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年干细胞疗法取得的那些惊人成果!

1、干细胞疗法干预新冠肺炎,效果显著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干细胞疗法作为救治重症患者的一个措施被频频提及。从结果上看,干细胞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体内引发的剧烈炎症反应,减少肺损伤、改善肺功能,对肺部进行保护和修复,对减轻患者的肺纤维化具有积极作用。科技部曾多次发文表示,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安全、有效,能够使重症、危重症患者呼吸困难很快得到缓解或者停止加重。在临床表现、呼吸功能、影像检查等方面均实现好转,一般8-10天可以达到治愈水平。

2、世界上第二例艾滋病被治愈,得益于干细胞移植

2020年3月10日,英国剑桥大学医学系教授Ravindra K. Gupta 团队在《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HIV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证实了一名“伦敦病人”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艾滋病被治愈。该项研究涉及的“伦敦病人”在接受了来源于CCR5-Δ32 捐赠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30个月后,其血液、淋巴细胞和肠道组织中均未检测出活性艾滋病毒,证明艾滋病已被治愈,他也成为了世界上第 2 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3、日本科学家用iPS细胞同时培育出3种迷你器官

去年9月,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宣布,该校研究人员与美国研究者合作,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同时培育出了肝脏、胆管和胰脏三种迷你器官,在全球尚属首次。研究人员首先利用人iPS细胞分别诱导分化出前肠、中肠,再将其连接起来,随后在前肠、中肠的边界区域分化出肝脏、胆管和胰脏前体细胞,最终培养出分别约0.5毫米大的3种迷你版器官。

4、全球首例干细胞培养角膜移植成功

去年7月,日本大阪大学通过手术成功将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培养出的角膜组织,移植到了一名40多岁患有重度“角膜上皮干细胞衰竭症”而几乎失明的女性的左眼上。术后该患者视力得到改善,日常生活已经不受影响。这例手术在7月25日进行,患者于8月23日出院,这是全球首例对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培养出的角膜组织进行移植的手术。

5、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科罕见病取得了突破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使用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科罕见病取得了突破,成功完成国内首例PIK3CD基因缺陷患儿的干细胞移植。根据报道,自2014年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已完成近200例儿童罕见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成功率为70-80%,挽救了很多常规药物和手术治疗无望的罕见病患儿,其中原发免疫缺陷病最多。

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干细胞在干预人类重大疾病以及解决人口老龄化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相关的研究取得的进展让人刮目相看。干细胞技术俨然已经成为21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医学技术,相信,随着干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终将会受益于干细胞这一新兴技术所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