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辽宁中添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沈阳 辽ICP备18015699号-1
最新发布 |我国干细胞领域的10项重要研究成果
干细胞作为一类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和免疫调节的细胞已经被广泛认知,在多种疾病中展示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临床研究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受到国家的肯定与支持,使得我国干细胞领域发展迅猛,跻身国际前列行业。
我国干细胞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取得了诸多重大突破,下面为读者列举我国干细胞科学研究较为突出的10项重要成果(排序不代表重要程度):
1.《人胚胎干细胞》标准发布
2019年2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联合其他研究单位起草《人胚胎干细胞》,是在充分调研国内外人胚胎干细胞资源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情况基础上完成的团体标准,首次对人胚胎干细胞的基本质量属性和技术准则进行了系统规范。
2.干细胞在抗衰老方面的研究成果
2018年4月,我国首批细胞机构 中科西部细胞研究院公布,研究团队率先发现了间充质干细胞“年轻因子”CBX4、“年轻通路”YAP-FOXD1和“年轻蛋白”DGCR8,揭示了间充质干细胞年轻化的原理,为调理衰老相关疾病(例如膝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抗衰,亚健康治疗等)提供了新的方向,在老年医学和再生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王显荣教授入选2018年度诺奖科技之星并获奖。
3.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成果
2019年7月,我国北京协和医院干细胞研究团队的《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据悉,该团队已完成1132例难治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国家技术鉴定评审的认可,这是我国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取得最为突出的成绩。
4.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成果
据2018年6月《Experimental Biologyand Medicine》报道,中科西部细胞研究院 团队证实了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有改善作用。该研究团队首次将过表达Nrg4的自体脂肪组织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受试者体内,发现受试者的改善胰岛素抵抗(IR)和其他肥胖相关代谢紊乱,这使我国在干细胞干预糖尿病领域又新添一成果!
间充质干细胞刺激人类胰腺中的祖细胞或能产生对葡萄糖响应的β细胞,参与本次的24名受试者中有22名在最近几年的随访中无外界药物介入的情况下保持血糖稳定。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假设胰腺中可能存在能够再生胰岛的祖细胞,但并未证明这种假设;本次试验中,研究人员黄教授团队鉴别出了这些干细胞的确切解剖位置,同时也证实这些干细胞的增殖潜力,以及其能够转化成为对葡萄糖反应的β细胞。
5.我国科学家绘制出胚层细胞的分化路径
2019年8月,中科院景乃禾团队的重要研究成果发布在《Nature》,该团队绘制了一张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高精度的细胞“繁衍”三维立体时空图,颠覆了传统对胚层细胞(干细胞)分化路径的认知,团队负责人表示,这项发现有望得到更高效功能的干细胞。
6.干细胞在艾滋病和白血病的研究成果
2019年9月,北大邓宏魁教授等人发布了基因编辑成体造血干细胞治疗艾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研究成果,证明CRISPR基因编辑可以在HIV感染的成年人中安全使用,随访病情缓解已达19个月,初步探索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这是世界首例,标志着我国的干细胞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
7.干细胞在神经疾病领域的研究成果
2019年11月,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中国经济大讲堂》节目,中国科学家周琪院长为大家展现了帕金森的干细胞临床研究进展。周琪团队开展了世界首例人胚干细胞来源的多巴胺神经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已超过1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计划开展IND(新药注册申请),药品注册。
8.干细胞实现T细胞免疫再生
2019年11月,北京协和团队在Cell Research首次报道了转录因子Runx1和Hoxa9协同表达可以高效诱导IPS细胞定向分化产生T细胞的种子细胞,可重建免疫缺陷鼠体内的T细胞免疫系统,恢复免疫缺陷鼠的T细胞免疫监视功能,为T细胞相关免疫缺陷(如艾滋病)和T细胞抗肿瘤等转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借鉴。
9.干细胞人造肉诞生
国内研究团队从2009年起开展用于培养肉的干细胞研究,经过了10年坚持不懈的科学研究,突破了重重困难,2019年,终于用动物干细胞生产研发出我国第一块肌肉干细胞培养肉,使我国在人造肉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跻身于本领域国际前列。
在2020年新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方面,也被证实干细胞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