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突破!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获得可喜进展!

新突破!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获得可喜进展!

浏览量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简称SCI),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的脊髓压迫或断裂,导致神经传导通路中断,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减退或丧失。

 

脊髓损伤目前还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早期主要依赖于外科减压和激素治疗,后期只能做康复治疗。目前,经干细胞研究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热点,而长期以来,利用干细胞恢复患者因脊髓损伤(SCI)而丧失的功能,也一直是科学家和医生的雄心壮志。

在一项新研究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将高度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小鼠脊髓损伤处,同时记录移植物如何生长并填充损伤部位,并与动物现有的神经网络整合和模仿。

 

他们的研究于8月5日发表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题目为“Neural Stem Cell Grafts Form Extensive Synaptic Networks that Integrate with Host Circuit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转化神经科学研究所的Steven Ceto说:“在这项研究之前,我们发现,实验室中开发的这些干细胞移植物有点像黑盒子。”

 

尽管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神经干细胞移植后SCI动物模型的功能有所改善,但科学家们并不清楚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此,Ceto,Tuszynski及其同事利用了最新的技术,用光代替电,来刺激和记录遗传和解剖学定义的神经元群体的活动。这样可以确保他们准确地知道哪些宿主和移植神经元在起作用,而不必担心电流在组织中传播,并产生潜在的误导性结果。

他们发现,即使在没有特定刺激的情况下,移植神经元也会在具有高度相关活动的不同神经元簇中自发放电,就像正常脊髓的神经网络一样。当研究人员刺激来自动物大脑的再生轴突时,他们发现一些同样自发活跃的移植神经元簇反应强烈,表明这些神经网络从通常驱动运动的输入中接收到了功能性的突触连接。诸如轻触和捏之类的感觉刺激也激活了移植神经元。

 

截止到2019年8月25日,全球已经注册的关于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中的临床研究共有51项,其中国内开展了9项。

辽宁中添携手中国科学院鞠躬院士共同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由鞠躬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共同开展多组织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急性期、亚急性期脊髓损伤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干细胞治疗作为再生医学中最具应用前景的治疗手段,在重筑损伤脊髓和促进功能恢复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采用干细胞来治疗脊髓损伤造成的不可逆功能障碍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相信在经过更多、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后,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将会逐渐让更多的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