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国围产期造血干细胞应用例数已超过16000例,临床应用已不再局限于血液系统疾病

全国围产期造血干细胞应用例数已超过16000例,临床应用已不再局限于血液系统疾病

浏览量

     围产期组织作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进一步成为医学界探索的热点,它的临床应用已不再局限于血液系统疾病,其在治疗罕见病、自闭症、脑瘫等非血液系统疾病治疗领域中的研究应用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围产期造血干细胞应用开始于1988年,世界第一例移植治疗范可尼贫血获得了成功,经过了30年的研究,我国的围产期造血干细胞研究应用也紧跟世界步伐,目前全世界应用已经将近有8万例,全国应用例数已超过16000例,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除了治疗血液肿瘤疾病以外,免疫性疾病、老年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都已经有涉及,应用前景广阔。

围产期造血干细胞应用前景广阔 已开展自闭症、脑瘫的临床科研

据了解,自闭症(也叫孤独症)是一种谱系障碍性疾病,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一般起病于3岁之前。中国有200多万的自闭症儿童,并且以每年将近20万的速度增长。

3岁的皮皮(化名)来自惠州,在他1岁半时家人发现他的眼神交流和语言能力在倒退,渐渐地不会叫爸爸妈妈、不理会家人的呼唤。2019年12月10日,皮皮成功进行了自体围产期造血干细胞回输。做完自体围产期造血干细胞治疗半年后,家人发现皮皮在眼神交流、感知方面有了进步和改善,会去小朋友多的地方玩,也会听指示亲亲爸爸妈妈。皮皮妈妈庆幸当初坚决为儿子存下了围产期造血干细胞,现在这份围产期造血干细胞给了儿子新的希望、给整个家庭信心和力量。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不断探索开发围产期造血干细胞治疗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美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已开展自体围产期造血干细胞治疗自闭症、脑瘫项目并取得一定进展。

5岁男孩小波两年前被确诊为脑瘫,当年妈妈为他存下了围产期造血干细胞,2018年1月12日,小波成功接受了自体围产期造血干细胞回输。现在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以前的不会独立行走和说话,到现在他会自己下楼梯、自己吃饭、会表达一些喜怒哀乐,会和家人之间有情感交流。

专家呼吁:自闭症、脑瘫的治疗是越早越好。但目前有很多家长还不知道自体围产期造血干细胞可以治疗脑瘫、自闭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所以有储存了围产期造血干细胞的家长,如果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可以主动联系医生考虑尝试使用自体围产期造血干细胞进行治疗。

2019年杜克大学的Kurtzberg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一项围产期造血干细胞治疗自闭症的临床试验,进一步确认围产期造血干细胞由于含有高水平的“效应细胞”以及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其抗炎特性能够减少与ASD(孤独症谱系障碍)相关的神经炎症。研究还表明,围产期造血干细胞能够促进大脑神经网络中结构连接的发育,输注围产期造血干细胞能够加强这些神经网络在大脑不同区域的连通性,孩子们的沟通技巧得到了改善,ASD症状也相应减少。此外,Kurtzberg教授的研究表明,足量的自体围产期造血干细胞输注能够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杜克大学在围产期造血干细胞治疗脑瘫和自闭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已经积累了超过700例的临床实践。

近年来,自体围产期造血干细胞应用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自体围产期造血干细胞的修复作用在再生医学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已不再局限于治疗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疾病,现已扩展到其他领域比如神经系统疾病等,价值将进一步被开发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