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辽宁中添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沈阳 辽ICP备18015699号-1
干细胞技术能让器官移植更好契合
“换心”,可不是只有小说或者电视剧中才出现的情节哦!器官移植,在医学界并不稀奇,病到绝处只能移植,这样或许才能换取一线生机!
但是器官移植,并不是一个人的器官移植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体那么简单,如何让“新来”的器官与身体融合,正常发挥功能才是关键。
器官移植,解决“排异”问题是关键
每个人体内都有健康的守护者“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攻击着外来的各种病毒、细菌,而“外来的器官”也不例外。
作为“异己”成分的外来组织器官,免疫系统可能会直接产生攻击、破坏行为,这种免疫学反应就是移植排斥反应(transplant rejection)。
当然,排斥是相互的!人体免疫细胞攻击外来器官,外来器官亦会排斥人体,情况严重时便可能会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器官移植失败和死亡的原因
器官或血液捐献者的免疫细胞对被移植者的“攻击”,随时都可能发生,且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极高,是造成移植失败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GVHD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以100天为界限。百天内即为急性,反之则为慢性,如果是2周内的便可称超急性
大约有35%~50%左右的造血干细胞治疗会发生急性GVHD,尽管使用最好的医疗标准管理,其死亡率也高达90%。
传统药物治疗器官移植“排异”,效果甚微
为了阻止身体对外来器官的排斥,服用药物是常规的一种办法,但是却具有严重的副作用,增加了患者感染、心血管和代谢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恶性肿瘤。
而GVHD者,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各种免疫抑制剂虽有所帮助,但却效果甚微,而且很有可能导致大部分患者治疗不耐受或肿瘤的复发!
干细胞,器官排异免疫调节“小能手”
干细胞有三大作用,再生修复、免疫调节、调节代谢,前两者为降低排斥反应,器官功能的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干细胞家族中的重要成员,间充质干细胞也因来源广泛、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控、自我复制等诸多特点,成为科研家重点研究对象。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特性,维持免疫抑制效果,且免疫原性较低,这对于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器官移植后,干细胞回输真实案例
NewScientist曾报道一位37岁男子肾移植并回输间充质干细胞后,在没有抗免疫排斥药物的情况下,已经完全耐受新器官18个月。
据研究人员称,这是世界首例通过间充质干细治疗受益的器官移植患者。在干细胞输注后,患者的肾功能恢复良好,移植后2年内功能稳定,抗排异药物也在5年时间内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停用。
不止于此,GVHD也能通过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得到有效缓解。
2016年,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对一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GVHD的儿童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回输后病情部分缓解。
2017年,英国和欧盟的治疗指南推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治疗2-4级急性GVHD的三线治疗药物。
种种案例的成功,表明干细胞能够打破移植排斥反应规则,让这份“生命的馈赠”更好地被接受。相信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未来器官移植风险更小,成功率更高,所有患者都能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