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日报点赞!微博热搜!青岛大学首创干细胞“创可贴”可替代植皮

人民日报点赞!微博热搜!青岛大学首创干细胞“创可贴”可替代植皮

浏览量

近日,青岛大学医学部徐文华教授团队研发出一种能实现皮肤快速再生修复的神奇“创可贴”技术,是全球首个依托“4D打印”研发新型干细胞载体并进行创面修复的核心技术。皮肤的大面积灼伤或糜烂不需要进行植皮手术,用这种“创可贴”把干细胞“贴上去”就能实现受损皮肤的快速再生修复。

干细胞“创可贴”可有效解决损伤皮肤修复问题

烧烫伤作为一种创伤类型,是世界上发生频率最高的事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660万人因各种原因被烧伤、烫伤,因而研发出高效的损伤皮肤修复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就目前来说,医疗上常用的修复皮肤损伤问题的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植皮手术,另外一种是使用人工修复材料对创口损伤进行修复。但这两种方式也都存在一定局限性。

植皮手术是将健康的皮肤移植到创面上,但是由于血管会发生堵塞,患者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痛苦的手术。而且,这种植皮手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另一方面,借助人工修复材料对损伤皮肤进行修复的局限在于材料价格高昂,这种人工修复材料主要是从美日韩等国家进口,治疗费用高且修复周期比较长。

而相比之下,徐文华教授团队研发出的“4D打印干细胞载体”技术则克服了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利用微纳3D打印系统把载体材料打印成一个个直径在50纳米到100纳米之间的孔,每个孔可以容纳1到2个干细胞,这样可以让干细胞均匀分布在载体上。跟3D技术相比,4D技术增加了“时间”维度,让打印制品的形状能够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4D技术的这种特性,能够使干细胞随着人体温度的变化,从固态演变成凝胶状态,以增加细胞的驻留性,帮助细胞留在创面上而不轻易脱落。

图片

与传统的皮肤损伤修复方法相比,“4D打印干细胞载体”项目无需手术,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载体材料来自于天然海洋提取物,成本低,也能缩短皮肤修复周期。